暂停
|
|
公元年月日
NASA
P1指两圆相初亏切点的方位,从日面北点起算(赤道坐标系中,日面顶点),向东测量。日面在我们的视觉平面上,按上北下南左东右西确定方向。P2指复圆方位角。V1,V2也是切点方位,起算点从地平坐标中的日面顶点开始。
食分中的*号表示日没食分,食甚发生在日没后;#号表示日出食分,食甚发生在日出前。
|
年月日
UTC/TD 帮助
经度
纬度
间隔(天)
个数
|
年月日
UTC/TD
略短章
经度
纬度
间隔(天)
个数
帮助
|
气朔是显示吉凶的云气和每月的朔日。
《文选·王融〈三月三日曲水诗序〉》:“挈壶宣夜,辩气朔於 灵臺 。” 李善 注:“《周礼·夏官》曰:‘挈壶氏掌悬壶。’ 蔡邕 《天文志》曰:‘言天体者有三家,其一曰宣夜。’ 郑氏 《毛诗笺》曰:‘天子有 灵臺 者,所以观祲象,察气之妖祥。’《左氏传》曰:‘公既视朔,遂登观臺以望,而书云物。’”后亦以泛指节气,岁时。 南朝宋·谢庄 《宋孝武宣贵妃诔》:“移气朔兮变罗紈,白露凝兮岁将阑。”宋·沉括 《梦溪笔谈·技艺》:“求星辰之行,步气朔消长,谓之缀术。” 清·黄宗羲 《明夷待访录·学校》:“学歷者能算气朔,即补博士弟子。”
以地球为中心,自春分点(黄经0°)起沿黄道向东,所经过的角度称为地心视黄经,简称黄经。月球和太阳的地心视黄经相等的时刻称为朔,也就是太阳和月球在同一方向时,即为日月合朔。“朔”的当天称为“朔日”。月球和太阳的地心视黄经相差180°的时刻称为望,也就是月球处在与太阳相反的一侧。
农历将朔日设为每月的初一,朔日也称为新月。需要注意的是,“新月”那一晚是看不到月亮的。因为朔日当天月球在太阳一则,月球完全不能将太阳光反射到地球上,所以当天晚上看不到月亮。望日(农历十五或十六)晚上的月亮最圆、最亮。我们平时讲的“一轮新月”实际上是指初二、初三的情景。“大二小三,月亮露边”,就是讲若上个月是大月卅天“一轮新月”在初二,若上个月是小月廿九天“一轮新月”则在初三那一晚出现。
从新月变为半月时,和以上情况相反,月亮到午夜就在西方的天空沉落下去,这样的半月叫做上弦。过了满月以后的半月,叫做下弦。
过了下弦,月出的时间越来越晚,一般午夜过后才升起,这时黎明的东方,像弯弯的镰刀一样的月牙开始出现,天亮以后仍停留在天空,这种月亮叫做残月。一过了残月,月亮又慢慢“瘦”,这时就该迎接新月的来临了。
月亮经过29天12小时44分周而复始地从圆到缺、从缺到圆,古往今来,人们一直就把这个周期作为一个月,用来制定的历法,就是阻历或叫农历;月亮盈亏的周期比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长两天左右。这是因为月亮从新月开始转一周又回到原来位置的时候,太阳已经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又向前走了一大步的缘故。就是说需要晚两天时间,才能追上太阳。不追上太阳,就不能成为新月。
定气是一种确定节气的制度。以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为标准,自春分点起算,黄经每隔15°为一个节气。
定气的方法是隋代刘焯在隋文帝仁寿四年,即公元604年修订《皇极历》时创造的,但当时定气并未被采用。唐代一行虽然用了定节编排太阳运行表,但在制定历法时仍用了平气。到了清代顺治二年,即公元1645年颁行《时宪历》时,才正式采用定气。
由于太阳在黄道上每天运动快慢不匀,所以节气之间的天数也不一样。冬至前后太阳运动得快些,两节气之间只有14天。夏至前后太阳运动得慢些,两节气之间达16天。节气之间的天数虽然多少不一,但能表示太阳的真实位置,使春分、秋分一定在日夜平分的那一天。唯一的例外是冬至和夏至,不论是用平气还是定气,都在同一天。
我国古代黄河流域的物候历,以五日为一候,三候为一气,一年分二十四气,共七十二候。每侯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,叫“候应”,表示一年中物候和气候变化的一般情况。七十二候的候应有两类:一类是生物候,其中有动物的,如鸿雁来、寒蝉鸣、蚯蚓出等。也有植物的,如桃始华、萍始生、禾乃登等。另一类是非生物候,如水始冰、雷乃发声、土润溽暑等,内容非常广泛。但是其中也有观察错误,不合于科学事实的情况,如鹰化为鸠、雀入水为蛤等。七十二候的起源甚早,在先秦古籍《逸周书》中所记载的已告完全确立,对农事活动曾起过一定作用。由于候的时间单位较小,而气候的年际及地区差别很大,故难以广泛运用。下面将《农桑通诀》所载七十二候一一列出。
|
|
|
天干有天干的五行,地支有地支的五行,天干与地支配合后会变成新的五行,称为“纳音五行”。
原干支五行称为正五行,纳音五行叫做假借五行,因为它是假借古代五音(宫商角徵羽)和十二音律而组合成的纳音五行。
|
|
儒略日计算1: JD
儒略日计算2:公元年月日
儒略日计算3:公元年月日
半径R毫
位
|
定义常数
儒略日:d = 86400秒
儒略年:y = 365.25d
儒略世纪:cy = 36525d
儒略千年:ty = 365250d
高斯引力常数:k = 0.017202098950000 (AU3/儒略日2)1/2
光速:c = 299792458米/秒
注意:J2000.0 = 2451545.0, J2001.0 = J2000.0 + 365.25, 其它类推。
初始常数
一AU的光行时间:499.004783806(±0.00000001)秒
地球赤道半径:6378136.6米
地球形状引力因子:J2 = 0.0010826359
地心引力常数:GE = 3.986004418*1014米3/秒2
引力常数:G = 6.67259(±0.00030)*10-11米3/(千克·秒2)
黄经总岁差(标准历元2000年 IAU):p = 5028".7969288/儒略世纪
黄经总岁差积累:p = p*t + 1".11113*t*t,t为儒略世纪数,近五十年内足够精确。
黄赤交角(标准历元2000年):ε0 = 84381".448 IAU1976或IAU2000
黄赤交角(标准历元2000年):ε0 = 84381".406 J2000赤道&J2000惯性黄道,常用
黄赤交角(其它历元归算):ε = ε0 - 46".836769*t,t为儒略世纪数,近百年内足够精确。
黄赤交角:ε0 = 84381".409 DE405赤道&J2000惯性黄道
月地质量比:μ = 0.0123000383 = 1/81.300560
推导常数
一AU长度:1.49597870691*1011米(±3米)
章动常数(标准历元2000年):N = 9".2052331
太阳视差:π = 8".794144
光行差常数(标准历元2000年):κ = 20".49552
地球扁率: f = 0.00335281 = 1/298.25642
日心引力常数:GS = 1.32712442076*1020米3/秒2
太阳质量:S = GS/G = 1.9888*1030千克
日地质量比:S/E = 332946.050895
行星质量系统(太阳与行星质量比)
太阳:1 水星:6023600(±250)
金星:408523.71(±0.06) 地月:328900.561400
火星:3098708 (±9) 木星:1047.3486(±0.0008)
土星:3497.898(±0.018) 海王:22902.98 (±0.03)
天王:19412.24(±0.04) 冥王:1.352*108
根据IAU,2006年第26届大会有关决议,冥王星被定义为矮行星。
年长度
回归年:365.24218968 - 0.0000000616(t-2000) = 365天05时48分45.1秒 at 2008.0
恒星年:365.25636306 + 0.0000000010(t-2000) = 365天06时09分09.8秒 at 2008.0
近点年:365.25963586 + 0.0000000317(t-2000) = 365天06时13分52.6秒 at 2008.0
食 年:346.62007598 + 0.0000003240(t-2000) = 346天14时52分54.8秒 at 2008.0
月长度
朔望月:29.53058885 + 0.0000000022(t-2000) = 29天12时44分02.9秒 at 2008.0
回归月:27.32158224 + 0.0000000015(t-2000) = 27天07时43分04.7秒 at 2008.0
恒星月:27.32166155 + 0.0000000019(t-2000) = 27天07时43分11.6秒 at 2008.0
近点月:27.55454988 - 0.0000000104(t-2000) = 27天13时18分33.1秒 at 2008.0
交点月:27.21222082 + 0.0000000038(t-2000) = 27天05时05分35.9秒 at 2008.0
说明
年月长度的解析表达取自《2008年中国天文年历》,这些数据通常与早期IAU推荐值有关,常做为教科书标准参考值,本软件实际星历计算采用更理想的解析表达,以便与实际星历计算相符。算法来源于寿星天文历。行星质量系统取自JPL数值积分的初始值。黄经总岁差的IAU2000采用值与其它理论采用值几乎相同,每世纪一般只相差几个毫角秒。
|